微軟的Arm芯片,云端支持Windows11
如果您希望可以時常見面,歡迎標星收藏哦~
微軟基于 ARM 的 CPU Cobalt 現(xiàn)已在云端供公眾使用。Cobalt是微軟首款自主研發(fā)的 CPU,于六個月前 首次發(fā)布?;谠贫说?Cobalt VM 將支持一系列用于高性能應用程序的 Linux 發(fā)行版,但令人驚訝的是,它還支持 Windows 11。
微軟在一篇博文中表示:“客戶端應用程序開發(fā)人員可以利用 Azure 高度可用、可擴展且安全的平臺來運行基于云的構建和測試工作流。對于 Windows 開發(fā)人員,Windows 11 Pro 和 Enterprise 的 Insider Preview 可用于 Azure Cobalt 100 VM ?!?/p>
措辭并未明確說明 Cobalt 100對 Windows 11 的原生支持。不過,客戶可以在 Cobalt 上部署 Windows 11 虛擬化應用程序。
Windows 支持頁面提到,Azure 上的 Windows 11 目前僅受英特爾和 AMD(從 Naples 一代開始)的 x86 服務器芯片支持。
高通的驍龍是唯一支持 Windows 11 的基于 ARM 的處理器。Cobalt 上原生支持 Windows 11 可能是真正有可能的。
Cobalt on VM 上的 Windows 11 支持也可以通過模擬器實現(xiàn)。例如,Apple 的 M 系列芯片本身并不支持 Windows 操作系統(tǒng),但仍可以通過 Parallels 虛擬桌面軟件運行。
微軟計劃推出云到芯片的 Windows 應用程序,而最新的高通芯片配備了 Pluton 安全芯片,可以對訪問 Azure 云服務的授權用戶進行身份驗證。
Cobalt CPU 已經用于支持微軟的在線服務。
微軟首席執(zhí)行官薩蒂亞·納德拉 在周二的 Microsoft Build 主題演講中表示:“Cobalt 已用于 Microsoft 365 中的視頻處理和權限管理,幫助支持 Microsoft Teams 等服務上的數十億次對話?!?/p>
它還用于為 MongoDB、Snowflake 和 Teradata 提供的基于云的應用程序提供支持,這些應用程序大多在 Linux 上運行。
“在我們最近的基準數據和測試中,我們的 Cobalt 100 VM 的性能比任何其他基于 ARM 的 VM 高出 40%。因此,我們對 Cobalt 進入市場感到非常興奮,”納德拉說。
微軟博客指出,與“上一代基于 Azure Arm 的虛擬機”相比,Azure Cobalt 100 虛擬機在 Web 服務器工作負載上的速度提高了兩倍,在 Java 上的速度提高了 1.5 倍。
這種性能可能是對基于 ARM 架構的 Ampere Altra VM 的呼喚。它是 Azure 中唯一一款基于 ARM 的其他 CPU。然而,制造該芯片的 Ampere Computing 已經宣布了其 CPU 的下一代版本,該版本具有 256 個內核。
預覽版將在美國和歐洲地區(qū)推出。谷歌和亞馬遜也擁有自主研發(fā)的基于 ARM 的 CPU,但只能運行基于 Linux 的虛擬機。
微軟還在其本已強大的 AI 基礎設施中增加更多 GPU 功能,為研究人員提供更多高性能計算選項。
該公司是第一家通過其云服務公開提供 AMD MI300A GPU 的硬件提供商。它之前以預覽版的形式提供。
納德拉表示:“它在 GPT-4 推理方面提供了最佳的性價比。”
八個 AMD MI300X GPU 的模塊包括 1.5 TB 的 HBM 和 5.3 TB/秒的 HBM 帶寬。它還將支持 ROCm AI 開發(fā)堆棧,該堆棧主要由開源部件構建,并帶有針對 AMD GPU 的優(yōu)化掛鉤。
Nvidia 的 H200 GPU 將于今年晚些時候在 Azure 上推出,Blackwell GPU 也將隨后推出。
納德拉表示:“我們將成為首批提供 Nvidia Blackwell GPU、B100 以及 GB200 配置的云提供商之一?!?/p>
微軟還將 Nvidia 的 DGX 盒子與 Blackwell GPU 一起引入 Azure 環(huán)境,并與 Nvidia 合作優(yōu)化 AI 模型。
納德拉表示:“我們將繼續(xù)與他們合作,訓練和優(yōu)化像 GPT-4o 這樣的大型語言模型?!?/p>
點這里加關注,鎖定更多原創(chuàng)內容
今天是《半導體行業(yè)觀察》為您分享的第3784期內容,歡迎關注。
『半導體第一垂直媒體』
實時 專業(yè) 原創(chuàng) 深度
公眾號ID:icbank
喜歡我們的內容就點“在看”分享給小伙伴哦
聲明:本網轉發(fā)此文章,旨在為讀者提供更多信息資訊,所涉內容不構成投資、消費建議。文章事實如有疑問,請與有關方核實,文章觀點非本網觀點,僅供讀者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