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給不了的,智己L6給你了
「19.99,交個朋友?!?/p>
19.99 萬這個雷總口中「有點難度」的價格,終于被友商搞出來了。
5 月 13 日,智己 L6 正式上市,中大型純電轎車、標配后輪轉向、激光雷達、8295 芯片、續(xù)航 650km 起步 ,這些配置疊加在一起,官方售價為 21.99-34.59 萬元,權益價格 19.99 萬起。這個定位、尺寸和價格,很難不讓人小米 SU7 聯想到一起。
不過,有了一個月前那場預售發(fā)布會的前車之鑒,這次的智己全程沒有小米、沒有煽情,更多的是自家產品的配置、干貨、價格。
不再提小米的智己 L6,開始找回自我。
全系標配,產品力才是第一生產力
關于智己 L6 這款車,之前在靜態(tài)體驗的視頻中我們已經詳細的介紹過,這次上市我們來看看配置上的「干貨」。
這次智己 L6 一共推出了 5 個版本,結合上市權益價格,分別是:
智己 L6 Max 標準版,19.99 萬元;
智己 L6 Max 長續(xù)航版,23.99 萬元;
智己 L6 Max 超長續(xù)航版,25.59 萬元;
智己 L6 Max 超強性能版,28.59 萬元;
智己 L6 Max 光年版,32.59 萬元。
這五個版本的主要區(qū)別在三電系統(tǒng)上。
標準版用了 400V 平臺,75kWh 磷酸鐵鋰電池,后驅功率 216kW,CLTC 續(xù)航 650km,充電 15 分鐘續(xù)航增加 320km;
長續(xù)航版、超長續(xù)航版和超強性能版都采用了高壓平臺,長續(xù)航版搭載 83 度電池包,CLTC 續(xù)航 850km;超長續(xù)航版和超強性能版都搭載了 100 度電池包,功率分別為后驅 300kW 、四驅 579kW 。
這三款高壓平臺的車型,快充可以做到 15 分鐘續(xù)航增加 610km。
這里想再勸車企一次,800V 高壓平臺這個概念的電壓范圍已經包含了 550V~950V,就別再用「準 900V」的新名字來考驗消費者的學習能力了。
光年版也就是「固態(tài)電池」版本,準確來說采用了清陶能源的「半固態(tài)電池」,電池包容量 133 度,預計 10 月開始交付。
除了三電系統(tǒng)上的差別外,智己 L6 的幾個版本之間在配置上簡潔了許多:靈犀底盤,全系標配;后輪轉向,全系標配;激光雷達,全系標配;高通 8295 芯片和英偉達 Orin-X,全系標配;ISC 智慧燈語系統(tǒng),全系標配。
另外,3999 元,可以升級 CDC 電磁減震、空氣懸架、4 門雙層夾膠靜音玻璃、真皮座椅等配置;支持城區(qū) NOA 的 IMAD 智能駕駛,免費試用兩年。
智己 L6 的智能駕駛升級了「去高精地圖城區(qū) NOA 」,二季度開始去高精地圖的城區(qū) NOA開啟公測,給出的目標是年底前「全國都能開」。這次的升級除了擺脫對高精地圖的依賴,也對復雜路口通行、夜晚窄橋連續(xù)極限避讓等場景進行優(yōu)化。前不久,GeekCar?在上海搶先體驗了智己的無圖城區(qū) NOA ,我們在視頻里看看具體表現:
盡管這次智己 L6 這次全程沒有提小米,不過同樣作為尺寸接近的中大型純電轎車,被拿來比較是不可避免的。
除了智駕外,在智艙方面智己 L6 在硬件上采用了高通 8295 芯片,配合家族化的雙聯屏+車控屏,差別是取消了雙聯屏的升降模式,實用性更強了。軟件上采用了 IMO 3.0 系統(tǒng),主要在人機共價和安全性方面進行了升級。
比如,DZT 動態(tài)追蹤技術和雨夜模式更像是一種夜間補盲模式,在晚上視野不好的時候,通過追蹤標記和不同色彩的區(qū)分,讓晚上不容易被看到的行人、電動車更醒目;City Drive 模式則通過大模型,推薦周邊的景點、美食,前幾年我們能在不少概念車上看到類似把導航跟路邊推薦信息融合在一起展示的 HUD 功能,智己算是把這個功能放在了中控屏幕上,也算是一種導航和商業(yè)化融合的創(chuàng)新嘗試。
而且有了 8295 芯片的加持,智己 L6 在車機界面的效果渲染上下了不少功夫,用智己自己的話來說叫「視覺效果媲美 3A 游戲大作」。對于車機界面是偏好簡潔實用派,還是炫酷游戲風,可以說見仁見智,不過從 GeekCar 的體驗來看,并沒有因為渲染效果犧牲整體的體驗,流暢度還是不錯的。
從配置來看,智己 L6 和小米 SU7 的最低配相比,價格更有優(yōu)勢,劣勢是動力性略低;智己 L6 的長續(xù)航、超長續(xù)航和超強性能版動力性更強,也更符合智己一直對自己「駕控」、「性能」賣點的定位。
翻譯翻譯「黑科技」
最近有個說法:傳統(tǒng)車企要向手機廠商學習學習「營銷」,當然,手機廠商也應該向汽車巨頭學習學習「研發(fā)」。
相比于學習 CEO 下場直播,車企們更需要學習的恐怕是如何在發(fā)布會上把產品賣點說的通俗易通,讓消費者感同身受。
這一點在智己 L6 身上體現的很明顯。在智己 L6 這款車上,我們能看到很多黑科技,這些黑科技都有一個「狂拽炫酷」的名字:靈蜥底盤、颶風電機、光年電池、云臺制動…… 初聽炫酷新奇,仿佛科幻電影里的特技,但是對于名字背后能帶來什么樣的體驗,就要考驗消費者的學習能力了。
我們就幫大家翻譯翻譯這些「黑科技」背后的功能。
首先是靈犀底盤,從官方介紹來看,靈犀底盤支持全車三軸六自由度整車運動的協(xié)同管理。簡單來說,就是把原本通過物理連接的底盤,用處理速度更快的芯片來統(tǒng)籌控制,響應速度更快更靈活。
比如,雪天積水時,能減少打滑測偏;高速避險時,轉彎制動更靈敏。
怎么體現這種躲避障礙物的能力呢?最直接的指標就是麋鹿測試了。
麋鹿測試,就是在樁筒擺放出的 S 型車道,讓?汽車以恒定速度進入測試區(qū)后,然后在不踩剎車和油門的情況下,高速閃避,來測試穩(wěn)定、極限避險的極限值。穩(wěn)定性,意味著車不能碰任何樁桶;極限避險能力,就是車速越高成績越好。一般來說,麋鹿測試成績在70—79km/h 被認為是良好,超過 80km/h 則被認為是優(yōu)秀。這次,智己L6的麋鹿測試成績是 90.96km/h ,絕對算得上是國產電車里的優(yōu)等生了,這個成績非常考驗一臺車的操控性能和底盤調校水平。
再加上標配的四輪轉向,讓一款中大型轎車的轉彎半徑只有 4.99 米,大車難調頭、難轉彎的問題就可以解決了,甚至還能橫著走、原地掉頭,在 20 萬+的價位提供仰望 U8 百萬級的功能。
另外,在電機方面,智己 L6 搭載的「颶風電機」最高每分鐘 21000 轉,這讓單電機版 L6 零百加速已經達到 4.6S;雙電機綜合最大功率為 579kW,零百加速時間 2.74 秒,極速達到308km/h。
再來看光年固態(tài)電池,固態(tài)電池/半固態(tài)電池最大的特點,一個是能量密度大,另一個是更安全,自燃風險低。
根據智己 L6 的固態(tài)電池供應商清陶能源介紹,目前第一代半固態(tài)電池液體含量 5-15%,單體能量密度達 368Wh/kg,這也讓光年版能塞下一塊 133 度的電池包。而且從成本上來看,相比于 100 度電池包,光年版這多出來的 33 度電在售價上高出了 3 萬。這個價格差對于想嘗試新科技的用戶來說,也沒有貴到不能接受的程度。
最后
從智己 L7、LS7 到 LS6,再到這次上市的智己 L6,在配置和產品力方面智己一直沒輸過,但是似乎也一直沒有找清楚自己產品的定位,以及適合自己的營銷打發(fā):從突出駕控體驗、藝術聯名、元宇宙,到與友商 PK 硬剛……
直到一個月前智己 L6 預售發(fā)布會與小米汽車之間的風波。有人說這發(fā)布會史上的滑鐵盧,也有人說這是走「黑紅路線」,但我想這對于智己來說是一次不破不立的經歷。
正是因為這次風波,我們看到智己 L6 的發(fā)布會變得格外緊湊,定價更有競爭力,也更能重視自家在產品和技術上的優(yōu)勢。
截至昨天發(fā)布會結束,智己 L6 收到了 29000 份預定訂單。營銷也許會錦上添花,但消費者永遠會為了真誠的產品力買單。
從這個角度來看,智己 L6 正在逐漸找回自己。
聲明:本網轉發(fā)此文章,旨在為讀者提供更多信息資訊,所涉內容不構成投資、消費建議。文章事實如有疑問,請與有關方核實,文章觀點非本網觀點,僅供讀者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