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校內雙向發(fā)力讓教育“回歸”
周末節(jié)假日沒有校外學科培訓,平日里書面作業(yè)也變少了伴隨著雙減政策落地推行,我國基礎教育格局正發(fā)生重大變化雙減之后,孩子們的時間去哪兒了

作業(yè)負擔少了,休息睡眠多了
上學放學時間調整,是雙減政策落地后,不少家長和孩子們最先感受到的直接變化在北京,市教委要求,小學上午上課時間一般不早于8:20,中學一般不早于8:00,下午放學時間調整至17:30若家長有特殊原因接送需求,可向學校提出申請
十一假期后,杭州初中全面取消統(tǒng)一早讀,上課時間一般不早于8:00杭州市教育局要求,非寄宿制初中晚自習結束時間不得晚于20:30,寄宿制初中晚上就寢熄燈時間不得遲于21:30
上學時間延遲,是為了給孩子們更充足的睡眠時間,放學時間推后,則是為了解決家長難以接送的三點半難題下午4時左右,走進安徽合肥六安路小學翠微分校,操場上,田徑社團,啦啦操社團,籃球社團等在進行訓練,教學樓里,各年級均有課后服務,在老師指導下,學生們寫作業(yè),閱讀,繪畫
雙減改變的不僅是上學放學作息時刻,孩子們的課余時間分配也有了明顯變化以前每天到家后,各科都有作業(yè),聽寫,改錯,打卡,經(jīng)常弄到很晚現(xiàn)在不少作業(yè)在學校就已完成,孩子可以早點睡覺了成都某初中一年級學生家長李女士告訴記者
據(jù)教育部統(tǒng)計,截至10月底,全國義務教育學校中,99.3%的學校出臺了作業(yè)管理辦法,97.1%的學校建立了校內作業(yè)公示制度,學校普遍建立了學習困難學生幫扶制度。
校外培訓少了,興趣愛好多了
減輕校內作業(yè)負擔,減輕校外培訓負擔,正是雙減目的所在不用再趕場上課,能否還孩子們一個快樂童年
在清華大學附屬小學,十多年來持續(xù)開展的1+X課程每學期已開到70多門,供全校學生選修,雙減落地后愈發(fā)受到家長和學生歡迎‘雙減’本質上是全面落實黨的教育方針,追求育人的高質量清華大學附屬小學校長竇桂梅認為,一方面要踩住剎車,把學生從過去繁重的作業(yè)和課外培訓負擔中解放出來,另一方面也要為學校教育迭代踩下油門,重構全面落實兒童素質教育的高質量學校生活,引導學生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做人
雙減之后,越來越多的孩子開始利用課余時間,或從事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或走向戶外進行體育鍛煉,或捧起課外書,拾起畫筆,打卡書店,博物館等,投入更廣闊的興趣天地沈陽初一學生崔宸溪因指出英語教材配圖錯誤而登上熱搜,被網(wǎng)友稱贊:后生可畏!這才是素質教育應有的樣子他的媽媽王丹說,曾為孩子補習班報得少而焦慮,但最終決定給孩子自由成長的空間雙減之后,酷愛昆蟲的崔宸溪有更多時間去戶外觀察,去圖書館選書,堅持心中的那份熱愛
專家表示,減負擔也要漲興趣,孩子們有了更多自由時間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雙減勢必帶來更加健康的教育生態(tài),讓孩子們在興趣愛好的陪伴中樂享童年。
孩子時間變化 沖擊傳統(tǒng)理念
雙減是一場力度空前的改革,必然對一些傳統(tǒng)的教育理念,教養(yǎng)方式帶來沖擊。
今年10月,貴州一家長抱怨老師布置作業(yè)太多,卻遭到37名家長聯(lián)名要求其為孩子轉學,理由是理念不同培訓機構上不了,就一對一或攢班,學校作業(yè)少了,就自己買卷子讓孩子刷題——這樣的理念,確實與雙減背道而馳
改變慣性思維,減少家長的焦慮,需要一套組合拳人大附中聯(lián)合總校常務副校長,人大附中航天城學校校長周建華認為,雙減應從校外治理與校內提質雙向發(fā)力,讓教育回歸學校,學生學習回歸校園,在校內學會,學足,學好,讓學?;貧w育人,增強教育主陣地作用,讓學生回歸全面而有個性的發(fā)展,最終實現(xiàn)去功利化,回歸公益化,去應試化,回歸素質化,去焦慮化,回歸理性化目標
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民辦教育研究所所長董圣足建議,學校要以教學改革實績贏得家長的認同與支持,并引導家長改變短視化,功利化教養(yǎng)心態(tài),一些雙減配套改革還需深入推進。
減負是一項長期任務,系統(tǒng)工程,需要政府,學校,家庭,社會聯(lián)動,久久為功各地學校和家長代表紛紛表示,落實雙減還需要教育評價體系改革深化,社會用人評價導向變革,讓人才成長通道更多元,更寬廣,形成人盡其才的良好教育生態(tài)
。聲明:本網(wǎng)轉發(fā)此文章,旨在為讀者提供更多信息資訊,所涉內容不構成投資、消費建議。文章事實如有疑問,請與有關方核實,文章觀點非本網(wǎng)觀點,僅供讀者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