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爾沃 袁小林強調長期商業(yè)運行策略的重要性
沃爾沃中國公開賽不僅是一場高端的體育盛事,更是一個連接品牌與高爾夫人群的重要橋梁。在這個平臺上,沃爾沃以其獨特的品牌魅力和精湛的汽車制造技術,與高爾夫運動的精神內涵相互融合,共同傳遞出積極、向上、健康的生活理念。沃爾沃汽車亞太區(qū)總裁兼CEO袁小林,對此有著深刻的理解和獨到的見解。
11月5號傍晚,以“揮桿向未來”為主題的2023年沃爾沃中國公開賽在深圳順利落幕。
自1995年沃爾沃推動建立了“沃爾沃中國公開賽”以來,這場賽事已連續(xù)舉辦了28屆。和直接冠名的方式不太一樣的是,大多賽事是運營公司在做,沃爾沃中國公開賽卻是沃爾沃汽車自持的賽事,這在很多賽事領域是很少見的。至于賽事辦得怎么樣,用現場參賽球手的話來說“這次辦的還是非常順利,非常成功的”。這倒不是客套,而是沃爾沃的確給參賽的選手帶來了更多收益,直白點來說就是“陣容強、獎金額高、世界積分多”
首先,由于今年沃爾沃中國公開賽已經升級為亞巡賽(這是四年以來,國際系列賽第一次返回中國),所以參賽陣容也有了很大改變——來自20多個國家或地區(qū)的144位球手在此見面切磋,包括麥克道爾、許一龍等大滿貫冠軍,張蕙麟、張進等賽事前冠軍,還有中巡賽的新秀葉沃誠、李林強等。
世界高手齊聚一堂,對國內球手來說并不是一件壞事。其實在一個正常的賽事里面,中國球手能進入到這樣級別大賽的可能只有3位,但是因為沃爾沃中國公開賽是在“家門口”進行的,所以今年有49個中國球員可以參與,這對他們備戰(zhàn)將來的亞巡、歐巡是非常好的機會。
這一屆公開賽總獎金高達150萬美元(約合1097萬元人民幣),沃爾沃純電MPV EM90也被放在現場作為“一桿進洞”大獎,非常有吸引力。經過四天鏖戰(zhàn),泰國球手薩里特(Sarit SUWANNARUT)以269桿 (-19)成績奪得冠軍,得到27萬美元冠軍獎金,沃爾沃汽車亞太區(qū)總裁兼CEO袁小林給薩里特(Sarit SUWANNARUT)現場頒獎。
為什么沃爾沃一直很在意“調性的契合”?
如果對高爾夫文化、對沃爾沃品牌了解不深的話,可能無法理解為什么一家車企連續(xù)做了29年高爾夫賽事。不理解沃爾沃這么多年的大力投入與堅持,出發(fā)點是什么。畢竟這項運動需要巨額的投入,而投入未必能看到回報——事實上也正因為這個原因,球手們才一直受到球場數量不足和比賽數量不足的困擾。
其實沃爾沃對高爾夫賽事的支持是起于歐洲的,它在八十年代就冠名了歐巡賽。理念上的共鳴是讓沃爾沃“付錢”的直接原因。袁小林表示:“沃爾沃中國公開賽使沃爾沃汽車所代表的簡約、優(yōu)雅和活力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同時幫助沃爾沃汽車成功構筑了品牌與高爾夫人群溝通的橋梁,讓更多消費者感受到沃爾沃汽車所推崇的積極、健康的生活態(tài)度和富有品位的生活方式?!?/p>
高爾夫代表的綠色、氧氣、陽光和友誼,和瑞典人注重自然、健康的生活方式非常像。就像袁小林說的“其實我們一直在問自己一個問題,我們怎么才能不斷地加強這樣的一種“知性、尊重人和環(huán)境”的印象,包括如何做高爾夫球賽。沃爾沃是中國最早的與一個體育賽事結合起來的汽車品牌,高爾夫也代表著我剛才說的我們所要傳達的那種感覺?!痹诹倪@種“感覺”時,袁小林用了一些很具體的例子:“當你到一個場景里的時候你會產生一種獨特的感覺,比如一到哥德堡就知道這就是哥德堡,一到哥本哈根就知道,一到斯德哥爾摩也會知道。你一出去,從空氣到樹木、到周圍的環(huán)境、到它的設計特點,包括一些東西的質感,你馬上知道這是北歐的東西,沃爾沃所代表的就是這么一種“感覺”。我們是想找這樣一些賽事或者項目,它蘊含了這樣一種感覺——它出來的時候,就是和沃爾沃是契合的,能展現一種知性的,一種對人、對我們生存的環(huán)境的尊重?!?/p>
不僅僅是這場賽事,還有最近的上海馬拉松、之前合作的羅翔,和《眾聲》節(jié)目。在看到沃爾沃的某些視頻或者廣告時,大家總會有這種感覺——啊,這個合作很合適,這個人很適合沃爾沃,這正是沃爾沃品牌所沉淀下來的一種品牌印象。
我們想打造一個社群,建設一個體系
在我看來,沃爾沃汽車對于中國高爾夫的價值,不僅限于打造了頂級的賽事平臺,更為關鍵的是,它構筑并鞏固了階梯式的賽事體系和球員培養(yǎng)體系——從“沃爾沃全國青少年挑戰(zhàn)賽”和“沃爾沃全國青少年比洞錦標賽”,到今年重啟的“資格賽”,以及最終的“沃爾沃中國公開賽”,有一條完整的、指向國際頂尖職業(yè)高爾夫賽事的路徑,完善覆蓋了青少年人才培養(yǎng),為職業(yè)、非職業(yè)球手和愛好者。對于選手來說,以賽代練是非常重要的。而在過去的很多年里,能夠搭建起這樣一個全面賽事體系的可謂鳳毛麟角。
對此,袁小林在專訪中很明確地表示,做高爾夫賽事和做企業(yè)很相似:“我們希望讓大家能真正融入這種生活當中,真正形成一個能夠交流思想、切磋球技的地方,它是一個社群(Community),也可以把其他的活動聯在一起,這是一種體系化的建設?!?/p>
這種徐圖的心態(tài),至少我覺得是不太容易形成的。尤其電氣化時代,好像一直都很喧囂,我們總能看到很多新詞匯 和不斷切換主角的“微博之戰(zhàn)”,最近又回歸到了AEB功能的爭論上。相比之下,沃爾沃甚至有一種比較“刻板”的處事風格,就算對手提前發(fā)了新車,他們還是會堅持完整和嚴密的驗證流程,必要的測試一項都不能少。這可能也是這家車企管理者的深層風格——“我們現在面臨的很多挑戰(zhàn)是長期性的,但是一些人用非常短期的方式來應對,都太著急了。如果你所在的企業(yè)能夠支撐長期的商業(yè)運行策略,那你確實應該珍惜,而不是去推著企業(yè)一定要如何跟進新風向?!?/p>
回顧整篇文章,袁小林總裁對于沃爾沃中國公開賽作為品牌與高爾夫人群溝通橋梁的理解和看法具有深遠意義。他認為,通過這樣的賽事,可以讓更多人了解并喜愛高爾夫運動,同時也能讓大家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到沃爾沃品牌所代表的精神價值和生活理念。這種雙向交流不僅有利于推動高爾夫運動在中國的發(fā)展,也將進一步提升沃爾沃在中國市場的影響力和知名度。
聲明:本網轉發(fā)此文章,旨在為讀者提供更多信息資訊,所涉內容不構成投資、消費建議。文章事實如有疑問,請與有關方核實,文章觀點非本網觀點,僅供讀者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