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曉華在中國書法系列講座第九講主講“世界視野下的中國書法”
在上個月26日下午,北京大學圖書館主辦的走近中國書法系列講座第九講在圖書館南配樓藝術鑒賞廳舉行。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原分黨組副書記、秘書長,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鄭曉華受邀作題為“世界視野下的中國書法:從迪拜國際書法雙年展談起”的講座。全校60位師生報名參與講座,共同探討中外書法的發(fā)展現(xiàn)狀和中國書法的價值內(nèi)涵。此次講座由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理事,北京大學藝術學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圖書館副館長祝帥主持。
鄭曉華向大家介紹了迪拜首屆國際書法雙年展的情況。迪拜本次國際書法雙年展邀請了30多個國家,200余位書法家作品參展,包括中亞地區(qū)、阿拉伯國家、歐美、非洲和東亞中日韓書法家作品。策展機構秉持了“多元”“包容”“開放”的理念,把文字書寫書法、字母圖形畫、字母設計噴繪、文字相關主題裝置等和文字有關的藝術創(chuàng)作作品,都納入“書法”范疇,體現(xiàn)出主辦方“融書法與美術一體”的“大書法”理念,以及鼓勵書法藝術向現(xiàn)代社會生活回歸的傾向。
與國際書法雙年展相配合,主辦方還同時舉辦“迪拜阿拉伯國際書法展”“用書法裝飾——書法設計應用展”“跨中線——書法裝置展”“未寫末說但告訴——非文字視覺傳達展”。系列大展既包含傳統(tǒng)書法,也包含書法的現(xiàn)代應用,較全面的呈現(xiàn)了當下國際書法領域書法傳統(tǒng)、現(xiàn)代書法,以及和美術、設計、結合而衍生的繪畫、裝置、影像等多種文字圖形應用藝術形式,為觀眾了解當代書法視覺文化發(fā)展演變提供了寬闊的視角。
鄭曉華從三個方面具體講述了他對“世界視野下的中國書法”的理解。其一,書法是中華文明的基石,是凝聚多民族統(tǒng)一國家的紐帶。歷史上作為中國先進文明的象征,它曾為周邊眾多國家和地區(qū)追隨學習引進,使書法藝術成為東亞區(qū)域性國際藝術。其二,中國書法很“另類”,但作為視覺藝術,它具有世界藝術的共同性。中國的漢字書法既是實用藝術,同時又是一門獨特的純藝術。漢字書法具有點線、造型、色彩、布白、材料等基本形式語言要素;這些,使書法能夠以自己獨特的方式,表現(xiàn)人類精神世界,因而它也就具備了作為人類藝術的普遍性。其三,書法具備一般視覺藝術特性但不能等同于一般視覺藝術。作為公共文化和價值傳播工具和紐帶,書法有獨特的文化使命,因此在視覺藝術和公共文化工具之間,書法要把握平衡,藉以實現(xiàn)它的多元文化功能。
聽眾在提問環(huán)節(jié)表現(xiàn)的很積極,與鄭曉華交流了中國書法審美話語體系的獨特性、在國際交流中怎樣跨越文化差異的障礙提高書法的國際認同度、國際不同文化背景讀者對中國書法的態(tài)度等問題。祝帥在總結中認為,鄭曉華的演講結合了理論研究、個人創(chuàng)作與國際傳播實踐工作的心得,對書法國際傳播研究提出了新的問題與視角,大家都受到多方面的啟示。
主講嘉賓簡介:
鄭曉華,1963年出生于浙江縉云。鄭曉華1979年考入中國人民大學歷史系,畢業(yè)后留校任教。1995—1998年就讀于首都師范大學書法研究所,在歐陽中石教授指導下攻讀博士學位,歷任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副院長、黨委書記兼常務副院長,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分黨組副書記、秘書長等,現(xiàn)任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教授。鄭曉華為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全國第二屆德藝雙馨中青年文藝工作者”“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工程”入選者。他的專著有《圖形、技術、人文——鄭曉華學術論文隨筆集》《鄭曉華翰墨中華系列·蒙學集萃》《大師——影響中國書法發(fā)展的二十位歷史人物》《古典書學淺探》《藝術概論》等。鄭曉華曾舉辦個展“從書法看中國——鄭曉華翰墨中華展系列”山西美術館展、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展、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展等。
聲明:本網(wǎng)轉(zhuǎn)發(fā)此文章,旨在為讀者提供更多信息資訊,所涉內(nèi)容不構成投資、消費建議。文章事實如有疑問,請與有關方核實,文章觀點非本網(wǎng)觀點,僅供讀者參考。